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汪爱琴发布时间:2018-04-25浏览次数:362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面向IT、教育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一定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社会适应性,毕业后可从事各种软件分析、开发、测试维护、工程管理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上述目标可以具体归纳为:

1.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2.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

3.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拥有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主动适应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实现个人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4.能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了解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 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和工程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软件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 掌握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能全面通晓计算机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4.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预测、模拟、设计、验证、确认、实现、应用和维护;

5.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6.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理解并掌握复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

8.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方面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分解目标的矩阵关系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二、学制与学位

     :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4年,允许学生在3-6年内取得课程计划规定的学分。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120个以上实践学时且学时分布两个以上类别,方可达到毕业要求,未完成120个实践学时不予毕业。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60学分,对照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描述

学分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

43学分

必修课

思想政治教育

16

大学英语

12,含8学分必修,4学分选修

大学体育

4,含2学分必修,2学分选修

军事课程

2

创新创业教育

4,含2学分必修,2学分选修

选修课

七个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

5, 在不少于4个模块中选修

专业必修课程

学科平台课

79

专业基础课

专业实践、见习实习等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28

跨专业选修课

10

总学分

160

五.教学计划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2018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安排表515-1.xls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xls